來源:正道高級完全中學 發布時間:2014-05-28 11:12:12 瀏覽:8810
一、光學顯微鏡的結構、呈像原理、放大倍數計算方法
結構:
光學部分:目鏡、鏡筒、物鏡、遮光器(有大小光圈)和反光鏡(有平面鏡和凹面鏡)
機械部分:鏡座、傾斜關節、鏡臂、載物臺(上有通光孔、壓片夾)、鏡頭轉換器、粗、細準焦螺旋。
注:目鏡無旋轉螺絲,鏡頭越長,放大倍數越小;物鏡有旋轉螺絲,鏡頭越長,放大倍數越大。
呈像原理:映入眼球內的是倒立放大的虛像。(物鏡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成像的清晰程度)
放大倍數:目鏡和物鏡二者放大倍數的乘積)
注:顯微鏡放大倍數是指直徑倍數,即長度和寬度,而不是面積。
二、顯微鏡的使用:置鏡(裝鏡頭)→對光→置片→調焦→觀察
1.安放。顯微鏡放置在桌前略偏左,距桌緣8—10cm處,裝好物鏡和目鏡(目鏡5× 物鏡10×)
2.對光。轉動轉換器,使低倍鏡對準通光孔,選取較大光圈對準通光孔。左眼注視目鏡,同時把反光鏡轉向光源,直至視野光亮均勻適度。調節視野亮度只可用遮光器和反光鏡,光線過強,改用較小光圈或用平面反光鏡;光線過弱,改用較大光圈或用凹面反光鏡。選低倍鏡→選較大的光圈→選反光鏡(左眼觀察)
3.觀察。將切片或裝片放在載物臺上,標本正對通光孔中心。轉動粗準焦螺旋(順時針),俯首側視鏡筒慢慢下降,直到物鏡接近切片(約0.5cm),左眼觀察目鏡,(反時針)旋轉粗準焦螺旋,使鏡筒慢慢上升,看到物像時輕微來回旋轉細準焦,直到物像清晰。(找不到物像時,可重復一次或移動裝片使標本移至通光孔中心)。.觀察時兩眼都要睜開,便于左眼觀察,右眼看著畫圖。側面觀察降鏡筒→左眼觀察找物像→細準焦螺旋調清晰
4.高倍鏡的轉換。找到物像后,把要觀察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,把低倍鏡移走,換上高倍鏡,只準用細準焦螺旋和反光鏡把視野調整清晰,直到物像清楚為止。
順序:移裝片→轉動鏡頭轉換器→調反光鏡或光圈→調細準焦螺旋
注:換高倍物鏡時只能移動轉換器,換鏡后,只準調節細準焦和反光鏡(或光圈)。
問1:低倍鏡換為高倍鏡后,若看不到或看不清原來的像,可能原因?(ABC)
A、物像不在視野中 B、焦距不在同一平面 C、載玻片放反,蓋玻片在下面 D、未換目鏡
問2:放大倍數與視野的關系:
放大倍數越小,視野范圍越大,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多,視野越亮,工作距離越長;
放大倍數越大,視野范圍越小,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少,視野越暗,工作距離越短。
故裝片不能反放。
5.裝片的制作和移動:制作:滴清水→放材料→蓋片
移動:物像在何方,就將載玻片向何處移。(原因:物像移動的方向和實際移動玻片的方向相反)
6.污點判斷:1)污點隨載玻片的移動而移動,則位于載玻片上;
2)污點不隨載玻片移動,換目鏡后消失,則位于目鏡;換物鏡后消失,則位于物鏡;
3)污點不隨載玻片移動,換鏡后也不消失,則位于反光鏡上。
7.完畢工作。使用完畢后,取下裝片,轉動鏡頭轉換器,逆時針旋出物鏡,旋進鏡頭盒;取出目鏡,插進鏡頭盒,蓋上。把顯微鏡放正。
實驗一:觀察DNA、RNA在細胞中的分布(必修一P26)
一.實驗目的:初步掌握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分布的方法
二.實驗原理:
1.甲基綠和吡羅紅兩種染色劑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,甲基綠使DNA呈現綠色,吡羅紅使RNA呈現紅色。利用甲基綠、吡羅紅混合染色劑將細胞染色,可以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。
2.鹽酸能夠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,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,同時使染色休中的DNA和蛋白質分離,有利于DNA與染色劑結合。
三.方法步驟:
操作步驟 |
注意問題 |
解釋 |
取口腔上皮細胞制片 |
載玻片要潔凈,滴一滴質量分數為0.9%的NaCl溶液 用消毒牙簽在自己漱凈的口腔內側壁上輕刮幾下取細胞 將載玻片在酒精燈下烘干 |
防止污跡干擾觀察效果 保持細胞原有形態 消毒為防止感染,漱口避免取材失敗 固定裝片 |
水解 |
將烘干的載玻片放入質量分數為8%的鹽酸溶液中,用300C水浴保溫5min |
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,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,促進染色體的DNA與蛋白質分離而被染色 |
沖冼涂片 |
用蒸餾水的緩水流沖洗載玻片10S |
洗去殘留在外的鹽酸 |
染色 |
滴2滴吡羅紅甲綠染色劑于載玻片上染色5min |
|
觀察 |
先低倍鏡觀察,選擇染色均勻、色澤淺的區域,移至視野中央,調節清晰后才換用高倍物鏡觀察 |
使觀察效果最佳 |
實驗二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、脂肪和蛋白質(必修一P18)
一.實驗目的: 嘗試用化學試劑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、脂肪和蛋白質
二.實驗原理:某些化學試劑能使生物組織中的有關有機化合物,產生特定的顏色反應。
1.可溶性還原糖(如葡萄糖、果糖、麥芽糖)與斐林試劑發生作用,可生成磚紅色的Cu 2O沉淀。如:
加熱
葡萄糖+ Cu ( OH ) 2 葡萄糖酸 + Cu 2O↓(磚紅色)+ H 2O,即Cu ( OH ) 2被還原成Cu 2O,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。
2.脂肪可以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(或被蘇丹Ⅳ染液染成紅色)。淀粉遇碘變藍色。
3.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生作用,產生紫色反應。(蛋白質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鍵,在堿性NaOH溶液中能與雙縮脲試劑中的Cu2+作用,產生紫色反應。)
三.實驗材料
1.做可溶性還原性糖鑒定實驗,應選含糖高,顏色為白色的植物組織,如蘋果、梨。(因為組織的顏色較淺,易于觀察。)
2.做脂肪的鑒定實驗。應選富含脂肪的種子,以花生種子為最好,實驗前一般要浸泡3~4小時(也可用蓖麻種子)。
3.做蛋白質的鑒定實驗,可用富含蛋白質的黃豆或雞蛋清。
四、實驗試劑
斐林試劑(包括甲液:質量濃度為0.1g/ mL NaOH溶液和乙液:質量濃度為0.05g/ mL CuSO4溶液)、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、雙縮脲試劑(包括A液:質量濃度為0.1g/ mL NaOH溶液和B液:質量濃度為0.01g/ mL CuSO4溶液)、體積分數為50%的酒精溶液,碘液、蒸餾水。
五、方法步驟:
(一)可溶性糖的鑒定
操 作 方 法 |
注 意 問 題 |
解 釋 |
1. 制備組織樣液。 (去皮、切塊、研磨、過濾) |
蘋果或梨組織液必須臨時制備。 </t |